半岛平台在浦东新区腹地高楼环伺中,竟藏着一处空中江南园林。上海博物馆东馆五楼屋顶花园即将揭开神秘面纱。今天起,上博携手上海植物园举办“木石双清:江南石供与海派盆景展”,在上博东馆四楼的江南造物馆中庭和五楼的屋顶花园举行,这也意味着上博东馆的江南造物馆和屋顶花园将向公众开放。展览将持续至11月11日。
走进上博东馆四楼江南造物馆中庭,一面陈列着数件嶙峋怪石,另一面则以古典家具和文房用品布置成古代雅室的模样,正中案台上放置一组山石、兰花、苔藓共同构筑的盆景,将山林岩谷之趣纳入室内。
转身乘电梯来到五楼,一组造型各异的石头囊括中国赏石多种品类,不仅灵璧石、英石、太湖石、昆石“四大名石”均在其中,还包括菊花石、木化石等品类。其中最右侧一件木化石案供,木纹肌理清晰可辨。木化石保留有树木本身的形态与纹理,是传统观赏石中的特殊品种,宋代《云林石谱》中已有记载。这件木化石底座上有清人沈炳垣的铭文,记述他在清道光二十二年(1842年)于上海得到此石。沈炳垣自道光十年起历任上海、南汇、崇明知县,这件文物与上海渊源很深。
经过赏石云集的展台,便跨至室外空间,不远处是现代化的高楼,眼前却是一派江南园林景象。据介绍,上博东馆设计建造时,就将屋顶花园打造成一处幽居闹市的江南新古典园林“云林”,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。出门向左,进入园林东部,走廊一转弯,眼前豁然开朗,院落尽头矗立着一处仿古戏台。两侧走廊内外,摆放着多件赏石和海派盆景。许多盆景打造养护至今已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。
沿着走廊穿过戏台,近门处一块匍匐的赏石显得与众不同。从正面欣赏这块石头,仿佛一只趴在地上的小狐狸,三角形的头部正回望尾部,惟妙惟肖。而这件巧自天成的灵璧石被命名为“彩云福狸”。
跨出这道门,便是上博东馆标志性的悬浮旋转步道。等到年底上博东馆全面开放,将为观众带来更丰富的参观体验。
展览的大部分盆景由上海植物园提供,这是上海植物园的作品首次走进博物馆。在上海植物园园长严巍看来,江南石供和海派盆景都是江南文脉传承,都有江南文化特色,今年恰逢上海植物园建园50周年、上海博物馆东馆落成,两家单位联合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融汇创新。
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表示,此次展览充分利用馆藏、园藏和社会资源,在介绍传统赏石盆景文化的经典形态与历史成就的同时,也把彰显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特质的创新实践予以精彩呈现,“博物馆也在拓展展陈内容,让过去的历史成为今天的延续,研究历史也是为了未来”。
在西园转角处,芭蕉树掩映着一块巨大的太湖石“汇云峰”,这是昨天下午正式入藏上博的一件捐赠品。这块太湖石高2.4米、宽1.7米,不仅形体高大,形态也很完整优美,表面风化严重,形态、孔洞与背部的人工修治手法,也具有较早的时代特征。
捐赠者娄国平是一位民营企业家,业余时间热衷于古代赏石收藏,这件太湖石是他珍爱的藏品。在上博东馆建设期间,娄国平了解到东馆屋顶花园将营造成一处古典风格的江南园林,便决定捐赠这件古太湖石。经鉴定,这件太湖石为明代或更早时期的遗物,是目前少见的可流通的人工修治古太湖石。上博经慎重研究决定作为文物入藏,这是上博首次将传世园林古石纳入藏品序列。
同样以江南文化为题的上博东馆新设主题展厅——江南造物馆也同步开放。江南造物馆展厅面积达1649平方米,其中包括一个中心挑高15.4米、面积290平方米的中庭,以及一条长约30米的外光廊道。这是上博东馆中唯一引入自然光线并可观赏户外景观的文物展厅。
展厅内常设“诗心造物——江南工艺的世界”主题展览,从工艺文化的视角介绍江南传统手工艺的主要品类、地域特色、文化内涵、审美特点、工艺成就和历史地位。江南造物馆开幕后首轮展品540件/套,近九成为珍贵文物,一年中部分展位数轮换展,展品总数达700余件/套,其中超过一半的展品为首次与观众见面。“江南造物馆已成为跨越文物器型、材质的综合性展览,是打响‘上海文化’品牌的一次实践。”汤世芬说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博主“楠山秀”发布《黑神话:悟空》对比图 :如果文物摄影真没有版权,连知情权也不配拥有吗?
国足0-7惨败日本后“退钱哥”哽咽,地铁上有日本男孩对自己数“7”:“真的绷不住,但落后就要挨打”
辛巴晒出1亿元转账单:静待小杨哥的三只羊成为有担当企业!一周后若无改观将对三只羊消费者部分产品赔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