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南周刊|老果树成bandao体育为“流量密码” 如何打造古树研旅IP?

发布时间:2024-09-07 03:09:13    浏览:

[返回]

  半岛sports茂密的叶片、粗壮的树干、粗粝的树皮,走过漫长岁月,古树无声地诉说着传奇故事。在海南许多地方,零星分布的古树成为研学旅游的特色吸引物,市民游客走进乡野田园,通过古树与历史、自然对话。有关方面悉心“照顾”年迈的古树,推动生态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。

  近圆球形的树冠凌空展开,阳光从枝叶间的缝隙洒落下来。近日,走进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七仙岭全球热带水果博览中心(以下简称果博中心),只见高约15米的榴莲母树矗立园中,工作人员正在对其进行养护。

  保亭七仙岭全球热带水果博览中心的榴莲母树挺拔苍翠。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程龙摄

  “今年榴莲母树挂了80多个果,我们在采收后有针对性地施肥,为它补充营养。”果博中心生产技术部主任黄勇芳介绍。作为我国现存最年长的榴莲树,今年66岁“高龄”的榴莲母树是名副其实的“镇园之宝”。

  20世纪50年代,榴莲母树漂洋过海扎根保亭,经历数次台风挺立不倒。“这棵树历经沧桑,却仍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,表现出较好的抗风性和抗寒性。”海南省农垦科学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、研究员崔志富说。近年来,在“国产榴莲”持续升温的背景下,这棵榴莲母树成为选育新品种的优良母本。

  为了更好地开展养护、科研工作,园区特地在榴莲母树旁配备了一台剪叉式升降机。科研人员借助升降机升至高处,给榴莲母树人工授粉,开展保花保果作业。两年前,“空窗”多年后的榴莲母树重新挂果,成了果博中心一处亮丽的风景。

  如今,果博中心正在打造集科普、科研、生产、观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目的地,“自带流量”的榴莲母树是园区内的重要景观。“这里处处是新奇的果树、水果,榴莲母树是我们一定要参观打卡的一处。”来自澄迈的榴莲发烧友林书君笑着说。今年2月下旬榴莲母树开花时,一簇簇淡黄色的花朵挂满枝头,不少游客专程去看榴莲花。

  在儋州市大成镇推赛村南吉村民小组,每年夏季都有一批资深“吃货”奔着百年黄皮树的鲜果而至。大成是远近闻名的黄皮产地,这里出产的黄皮颗大粒圆、酸甜适中,有不少拥趸。

  在南吉村民小组,树龄百年以上的黄皮树有约350株,这些古树组成了“百年黄皮园”。其中一棵树龄300多年的黄皮古树,被称为“海南黄皮王”,它的树干粗壮挺拔,树冠雄密,树枝上绑着代表吉祥如意的红绸带。

  每年六七月,一串串黄澄澄的果子缀满枝头,纷至沓来的游客走进南吉访古村、寻古迹、观古树。到了饭点,去附近经营黄皮美食的农家乐吃黄皮鸡、品黄皮茶,逍遥惬意。

  推赛村党支部书记符智伟告诉记者,近年来,趁着黄皮古树游的热度,村里新建了凉亭、观景台等旅游设施。此外,大成镇整合当地旅游资源,以“民宿+乡旅+康养+特色农业”为主题设计了一条旅游线路,提升游客体验。

  枝叶一簇簇撑开,分叉的枝干犹如细长的宝剑在三亚市崖州区大小洞天旅游区内,有一片龙血古树,总数约3000株,总面积4.27平方公里,平均树龄在200年以上。

  龙血树茎干灰青,表皮状如龙鳞,一旦受伤,会流出暗红色的树脂,像流血一样,因而得名。龙血树生长缓慢,粗壮程度远不如同树龄的其他树种,但它的生命周期很长,可达8000年,因此又被称为“不老松”。

  2023年9月,全国绿化委员会公布了全国100株“最美古树”和100个“最美古树群”名单。这个龙血树古树群入选全国100个“最美古树群”名单,这无疑为大小洞天旅游区增添了一个响亮的旅游品牌。

  近一年来,前去大小洞天旅游区观赏龙血古树的游客增多,如何保护利用好这些绿色“活化石”,成为许多人关心的一个话题。据了解,目前,景区内通往龙血古树群的道路已由石板路变成木栈道,龙血古树被围护起来,避免游客直接接触古树。“上了年纪的龙血树体质偏弱,偶尔会有病虫害,我们目前的重点工作是保护。”大小洞天旅游区有关负责人介绍,景区成立了园林绿化部门,定期对龙血古树进行养护,清理害虫,补充营养。此外,他们还在龙血古树群旁种植了与之相映衬的有观赏价值的低矮植物,并砌筑挡土墙以防止水土流失。

  在植物界,榕树属于长寿树种,它们根根交错、枝枝相连,承载着人们对生命的感悟,也是独特的文旅景观。

  在定安县翰林镇章塘村后岭村民小组,有一株700多岁的“亚洲榕王”。据说,这棵古榕树为元代(1295年)定安立县及县衙落成时,第一任县令王献文移载,品种为小叶榕。

  缓缓走近“榕王”,巨大的树冠犹如绿色巨伞,遮天蔽日。如今的古榕树已是九世同堂,一树为主干,千丝万缕的气生根形成“根帘”,似殿堂,如回廊,光入土长成的支柱根就达200余根。这棵蜿蜒盘错的古榕树,宛如村庄的守护神,世世代代庇护着当地百姓。

  为了保护“榕王”,早在1996年,当地就出台规定,禁止削砍大榕树,也不允许在树下荡秋千。2010年,台风刮倒了“榕王”的一根支柱根,当地林业部门用铁架支撑起来,受伤处很快又长出分枝。

  数百年来,当地村民在大榕树下祈求平安顺遂,慕名而来的游客更是被它“独木成林”的气概所震撼。近年来,翰林镇挖掘革命老区村庄章塘村的红色文化,将“亚洲榕王”融入定安“百里百村”乡村旅游规划,以大榕树为主题设计旅游线路,完善吃、住、购、娱等设施,让绿色风景和红色文化互动交融。

  琼海市会山镇加脑村是一个苗族村落,该村靠河边处生长着一棵树龄上百年的古榕树,村民称之为“树神”。每年春节期间,当地男女老少聚在“树神”前,随着音乐响起,大家围绕“树神”跳招龙舞,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。会山镇将“树神”列为一个乡村旅游景点,吸引游客进村品尝苗家美食、欣赏苗族歌舞、采购苗家特产。

  “古树、宗祠、村庙、村落是海南传统乡村的标配。”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会长王健生认为,在海南农村地区古树扮演多重角色、具有多重意义:首先,它是村民们共有、共享的休闲、办事空间,大树底下好乘凉,大树底下好议事;其次,它是村民眼中的“守护神”,许多村民自发保护村中古树,体现了他们朴素的生态保护意识;再次,古树历史悠久,往往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,它们是“有故事的大树”。

  王健生说,应该利用好古树资源,做好研学旅游文章。具体而言,要挖掘整理古树的故事、村庄的故事,据此精心设计研学课程及相关活动;结合古树及村落资源,科学编制研学旅游专项规划,围绕“生态+生活+生产”,开发相应的业态、产品、场景,打造具有特色的研学旅游目的地;注重培养乡村旅游人才,引导村民增强护树意识,同时让他们在发展研学旅游中受益。

搜索